英名Formosan Sika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保育等級無危 (LC, Least Concern) Cervus nippon分類脊索動物門>哺乳綱>偶蹄目>鹿科分布臺灣棲息地原臺灣野生族群生活於低海拔,接近水源區域。野生族群已滅絕,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自1984年起展開一系列復育計畫,復育族群估計已超過1,000隻特徵臺灣三種鹿科動物屬於體型中等毛色為褐色至紅棕色,背部和體側佈滿7-8排白色的斑點,背部正中央有一條黑帶為了適應環境,身上的毛髮會跟著環境條件更換,夏季是鮮豔的淡栗色短毛,秋季則換成斑紋不明顯的茶褐色長毛身體腹面、四肢內側及尾下均為白色,臀部具有一明顯的大白斑成年的雄鹿頭上的角具有2-5叉,雌鹿頭上則不具角鹿科動物的角是實心角,在每年春天無痛脫落雄鹿出生第一年不長角,第二年長出不分叉的角,第三年長出分一叉的角,第四年長出分兩叉的角,到第五年角長成分三叉為止,便不再繼續分叉 (少數可分到四叉)雄鹿每年5-7月從額骨上的茸座長出表面包覆著皮膚和微血管的角,稱為鹿茸茸角成長到了末期,茸座的血液供應切斷,茸毛會變乾脫落,茸角開始鈣化,這時雄鹿會磨擦樹木把鹿茸上的細毛磨掉8-10月的繁殖期,鹿角早已成熟鈣化成灰白色,此時雄鹿頸部也會長出長鬃毛,這是雄鹿爭奪地盤及交配權的季節,角長的越強壯者,就能取得領導地位食性草食,吃樹葉、嫩芽及青草習性群居性動物是一種溫馴的動物,生性敏感而機警尾巴下面及臀部呈白色,稱為「臀斑」,在警戒時會豎起尾巴露出臀斑警告同伴延伸閱讀
臺北市立動物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