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庆阅兵
那么,解放后中国共举行了多少次阅兵?
网上统计了一下,如下表:
年份
阅兵类型
背景与意义
规模与亮点
1949.10.1
国庆
开国大典,宣示新中国成立
缴获武器为主,空军飞机不足重复飞行
1950-1953
国庆
巩固新政权,展示抗美援朝决心
装备仍以缴获为主,部队整齐划一
1954.10.1
国庆
宪法颁布,国家制度确立
首现骑兵、伞兵方队
1955-1958
国庆
军事现代化初见成效
自产武器装备增加
1959.10.1
国庆
十周年大庆
国产59式坦克、“红旗”轿车亮相
1960-1983
暂停
经济困难、“文革”
无国庆阅兵
1984.10.1
国庆
改革开放后首次阅兵,35周年
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东风-5洲际导弹
1999.10.1
国庆
国庆50周年,改革开放成果展示
陆航、海军陆战队登场,东风-31、歼-10(未公开型号)
2009.10.1
国庆
国庆60周年,军队现代化成就
国产装备90%,预警机、无人机、东风-21C
2019.10.1
国庆
国庆70周年,军改后首次大阅兵
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无侦-8、巨浪-2
2015.9.3
纪念性
抗战胜利70周年
多国军队参加,东风-21D、东风-26
2017.7.30
纪念性
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阅兵)
歼-20、99A坦克,实战化演示
1957.10.1
专项
中苏联合海军阅兵(青岛)
苏联太平洋舰队参加
2018.4.12
专项
南海海上阅兵
48舰76机,辽宁舰首参
2019.4.23
专项
海军成立70周年
多国海军参加,055驱逐舰亮相
1998.7.1
港澳
香港回归一周年
驻港部队石岗军营
2017.6.30
港澳
香港回归20周年
驻港部队石岗军营
2019.12.14
港澳
澳门回归20周年
驻澳部队氹仔军营
年份
阅兵类型
背景与意义
规模与亮点
1959年阅兵
国庆阅兵在1950年至1959年期间曾经每年举办一次,此后出现中断,直至自1984年起恢复国庆阅兵,并首次在中央电视台向全球直播阅兵实况。
1999年起,基本形成了每十年举办一次国庆阅兵的传统。最近一次国庆阅兵于201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行。
但最近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大型军民庆祝活动则是在2021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仅空中梯队出场受阅)。
1984—2023年重大阅兵
1984年10月1日 国庆35周年阅兵
背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阶段,国际上对中国军力认知停留在1950-60年代水平。24年未举行国庆阅兵,此次是军队在新时期的首次大规模亮相,旨在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国防建设成果和军队形象。
亮点:战略导弹部队(二炮)首次公开亮相,东风-5洲际导弹吸引国际关注。参阅部队整齐划一,装备更新换代明显,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999年10月1日 国庆50周年阅兵
背景:改革开放已取得显著成就,中国GDP总量跃升,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快。这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第一次大阅兵,也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展示稳定与实力的重要信号。 【本次阅兵也被称为“世纪大阅兵”】
亮点: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首次登场;东风-31洲际导弹引发外媒高度关注;歼-10战机虽未公布型号但已参阅;首次大规模展示信息化装备,标志着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
2009年10月1日 国庆60周年阅兵
背景:中国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现稳健,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一年后,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这次阅兵是军改前最后一次传统式大阅兵。
亮点:受阅装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首次亮相的有空警-2000预警机、各型无人机、新型战略导弹(如东风-21C);三军方队首次配备数字化通信与指挥系统,展示信息化作战能力。
2015年9月3日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阅兵
背景:首次以抗日战争胜利为主题的阅兵,具有鲜明的国际政治和外交意味。中国主动邀请多国军队参阅,强调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亮点:首次设立“英模部队”方队;东风-21D、东风-26等战略反舰/反导导弹亮相;全程以和平与合作为主题,展示中国不仅有防卫能力,也有维护和平的意愿。
2017年7月30日 建军90周年沙场阅兵(朱日和)
背景:2015年军改后,首次在野外战场环境举行的阅兵,强调实战化训练和联合作战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首次以庆祝建军节为主题的盛大阅兵,受阅官兵列阵沙场,以战斗姿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亮点:没有观礼台、没有群众方阵,全部为现役作战部队;歼-20隐身战机首次亮相,99A主战坦克、红旗-9B防空导弹等核心装备受阅;通过沙尘和炮火背景营造实战氛围。
2018年4月12日 南海海上阅兵
背景:在南海局势紧张背景下举行,展示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和战略存在。
亮点:48艘舰艇、76架战机参阅,辽宁舰首次参加海上阅兵;055型驱逐舰虽未全部成军,但新锐水面战力已初具规模。
2019年4月23日 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青岛)
背景:多国海军参加的国际海军节活动,凸显中国海军国际化与合作姿态。
亮点:辽宁舰、055型驱逐舰、901型补给舰等核心装备展示;强调开放交流,邀请十余国海军舰艇参与检阅。
2019年10月1日 国庆70周年阅兵
背景:新一轮军改完成后首次国庆大阅兵,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成果。
亮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东风-41洲际导弹、无侦-8高空高速无人机、巨浪-2潜射导弹等尖端武器集中亮相;首次展示女将军领队、维和部队方队,体现军队多样化使命。
为什么要阅兵?
阅兵不仅是一种军事仪式,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展示。对于中国这样的世界大国,阅兵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阅兵是国家威信与军队形象的象征。通过集中展示先进武器装备、整齐方阵和精确指挥,不仅能够向国内外传递军队现代化的成果,也向潜在威胁表明国家的防卫能力。这种公开的国防展示,具有很强的震慑作用,尤其是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关键时期。
其次,阅兵是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仪式。每一次阅兵,天安门广场的场景和受阅官兵的英姿,都会激发国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无论是开国大典、抗战纪念还是国庆大阅兵,都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时代精神,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
再次,阅兵有助于推动军队的实战化和现代化建设。阅兵前的集中训练,是对部队组织、装备维护、协同作战能力的一次大考。许多新型武器装备在阅兵中首次亮相,也是国防科技成果的集中检验与宣传。
最后,阅兵具有国际战略意义。中国阅兵常常吸引全球媒体报道,不仅展示军事实力,也传递中国和平发展的立场。例如,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邀请多国军队参加,强调国际合作与反法西斯精神。
总体而言,阅兵既是国力的象征,也是国家自信与军队实力的体现。它在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塑造国际形象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来源:网上资料汇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