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近視雷射疑問
我想做近視雷射手術,但我適合嗎?
是否適合近視雷射手術需要透過詳細檢查,由醫師了解整體眼睛狀況後協助評估,若想初步了解自己是否適合近視雷射,主要可依照基本把關條件。
以下狀況經醫師評估後,你可能「適合」手術
建議年滿18~20歲以上,經醫師評估度數穩定、眼球組織發育完全及無任何影響近視雷射因素之疾病及其他狀況。
國際手術後剩餘角膜厚度標準安全值落在250~300㎛區間,在濰視眼科則是平均高於350㎛,以留下較多的基質層厚度作為角膜的基底。
500度以上屬高度近視,200度以上屬高度散光,瞳孔大小平均超過6.2屬較大瞳孔,年齡約40歲以上會開始出現老花,無論如何,若本身有近視雷射需求、了解手術風險且經醫師評估符合手術條件者可考慮矯正近視。
以下狀況經醫師評估後,你可能「暫時不適合」或「完全不適合」手術
暫時不適合:懷孕、哺乳或是有其他須進行治療之眼睛疾病等。
懷孕及哺乳:因賀爾蒙可能會影響眼睛數值的浮動,建議懷孕前2-4周就可先完成手術,或於生產完或哺乳結束的3個月後再做近視雷射手術術前相關檢查。
需先治療眼睛疾病:若發生角膜過敏、青光眼或是視網膜破洞等眼睛疾病,建議先至專門眼科中心治療完成後再行評估是否可以做近視雷射。
完全不適合:無法改善的天生視覺條件及嚴重眼睛疾病等。
天生角膜過薄、剩餘角膜厚度不足或瞳孔大小過大等。
嚴重角膜病變、反覆角膜破皮不平整或嚴重乾眼症等。
近視雷射後會再近視或度數殘留嗎?
每個人可能每天的近視/散光度數等皆會發生浮動,甚至是手術當天眼睛對於雷射能量的吸收、眼睛疲勞程度或前一晚睡眠品質等皆有影響視覺狀況,因此確實有可能發生度數殘留,這也是為什麼濰視眼科在術前會透過不同廠牌儀器、自動驗光搭配主覺驗光及初算剩餘厚度是否能二次手術等,綜合各類數值參考,盡可能將發生的可能性降低,若仍然發生,可依當下視覺與主治醫師討論是否二次手術矯正。(SMART transPRK及LASIK是可以二次手術矯正之術式,SMILE礙於技術則無法)
至於是否會再近視?近視雷射僅透過改變角膜形狀,矯正掉當下的近視/散光狀況,並無改變視網膜、水晶體或內皮細胞等其他眼睛狀況,高度近視可能引發的眼睛疾病風險仍存在,因此,若術後仍維持不良的用眼習慣,確實很可能產生新的近視。建議術後除了好好照護及保養,也要維持良好的用眼習慣及應定期追蹤眼睛健康狀況。
近視雷射可以矯正散光嗎?
近視雷射基本上可矯正80%二階以下的低階像差(如:近視及散光,遠視則因角膜結構關係,雷射完容易又遠視,需與醫師討論),剩餘20%三階以上的高階像差(如:球面像差、彗星像差、三叉像差、像散、場變、畸變等)則是因為成因複雜,需藉由「前導波系統」導入精細的測量結果,讓近視雷射矯正後的視覺品質得以提升。 目前技術中,前導波系統可經由準分子雷射儀器搭載。
近視雷射的恢復期需要多久?
近視雷射手術後可簡單區分為「傷口恢復」及「視力穩定」,表層手術因傷口位置在表層,傷口恢復感受上相對較長,一般需保留3~5天等待上皮層新生,深層手術則是因為傷口位置在深層,傷口恢復感受上相對較短,一般約需保留1~3天等待水霧感退去,傷口恢復過程依照個人狀況可能會有酸澀、畏光及異物感等,建議依照醫師指示好好休息、照護及按時點藥水。 隨著傷口恢復後,視力狀況會逐漸穩定恢復到最佳視力值,但每個人狀況不同,仍建議需保留三~六個月觀察。
近視雷射是否可能發生後遺症甚至嚴重導致失明?
現今近視雷射手術已相當成熟、簡易及智能,且手術前評估的儀器技術也相當發達,經醫師評估符合近視雷射條件者,因手術造成失明的機率是相當的低,但畢竟還是手術的一種,只要是手術確實有可能發生風險,舉例來說,無論進行哪一種近視雷射技術,眼睛吸收高能量的雷射光,術後可能會有暫時性的角膜發炎或水腫反應,這可能導致角膜混濁狀況(霧霾Haze),尤其當吸收雷射能量的時間越長發生機率越高,因此高度近視者需特別留意。不過手術及術後可使用相關抗疤痕的藥物和藥水,獲得很好的預防及照護,因此目前發生永久性的角膜混濁機率已相當低,若不幸遇到則可與醫師討論後續處置。
低度近視者手術削切的厚度較薄,遇到需手動提取度數的近視雷射技術時可能發生殘留或是沾黏導致難度增加,因此建議術前需謹慎評估、了解自身視覺狀況、手術方式可能發生的後遺症及選擇信任的醫療院所進行近視雷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