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国家博物馆选择用一面汉代铜镜为武汉加油,为祖国祝福。之所以锁定这面铜镜,秘密就在背面的铭文里——“光象日月,其质清刚。以视玉容兮,辟去不祥。中国大宁,子孙益昌。黄裳元吉,有纪纲。”一面镜子除了可以“视玉容”,还寄托了“辟去不祥,保佑国家安宁”的期许。
铭文里的“中国”尤为引人注意,当时《史记》《汉书》已有“中国一统”的说法,“中国”“国家”等概念的产生,缘于汉代社会长期稳定,四海人心空前聚拢。藏道于器,一面铜镜里蕴涵的美好心愿,历经千年仍能温暖人心。
高士宴乐纹嵌螺钿铜镜 唐代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这段耳熟能详的话讲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唐太宗把直言敢谏的魏征当作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他的言行中去自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史称贞观之治。
贤臣是一面镜子,可以知道政事的得失。历史更是一面镜子,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鉴古知今。以史为鉴也称殷鉴,语出《尚书·召诰》,“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鉴)于有殷。” 诗经《荡》引用了这个说法,“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人借殷商之亡向周厉王发出的警告,国家覆亡的教训并不远,对于商来说,是夏桀,对于周来说,就是殷纣。只是厉王根本不把这当一回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被赶出镐京,过了十三年,他在彘地凄凉死去。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板荡之际有诚臣为镜,有历史为鉴,若不能吸取教训,纳谏如流,也只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春秋时期《国语·吴语》中,伍子胥也曾向吴王夫差谏言,“王其盍亦鉴于人,无鉴于水”。吴王夫差为了攻打齐国,接受了越国求和的要求。伍子胥劝诫吴王要以楚灵王为鉴,一鼓作气打败越国,而不是远处的齐国。当年,楚灵王不听臣下劝谏,越过邻国攻打吴越等东方诸侯国,连年征战使得百姓苦不堪言,最后失去民心,士兵哗变,楚灵王也上吊身亡。吴王夫差没有听伍子胥的劝诫,一意孤行攻打齐国,虽然取得小胜,却给越国留下了重新崛起的时间,最终为越国所灭。
明月掌上寒,团团复皎皎。镜子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人览镜自顾,可见岁月的流逝,扣下镜面自省,又可见古今故事,家国天下。“见日之光,长毋相忘”,尽是时空的羁绊。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